[微风]请神容易送神难?现在的海牙国际法院犯难了。三个女法官,也不知得到什么好处,一时头脑发热,签署了拘捕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证书。人逮来了,无法宣判了,怎么办了。 海牙国际法院一直是全球司法体系中的权威机构,但在处理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案件时,法院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 这位年过八旬的铁腕总统,今年三月被押送至荷兰海牙时,支持者和反对者就在拘留中心外剑拔弩张,高举的标语和震天的口号,仿佛一场提前上演的审判大戏。 可谁也没想到,真正的戏码却在法庭内部悄然上演——杜特尔特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,让精心策划的审判变成了一场烫手山芋。 杜特尔特的律师考夫曼最近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触目惊心的医学报告。这位曾经以雷霆手段扫荡毒枭的前总统,如今连基本记忆力都严重衰退,日常生活都需要人协助。 国际刑事法院原本计划在九月二十三日强制他出庭受审,面对“禁毒战争”中数千起法外处决的指控。 但现在,法官们不得不反复掂量:让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可能记不清的老人站在被告席上,究竟是伸张正义还是司法羞辱?更棘手的是,十五名菲律宾受害者代表已经获准参与案件,他们带着血泪控诉远赴海牙,却可能因为被告的健康问题迟迟等不到审判。 海牙法庭的尴尬远不止于此。这个标榜“全球正义”的机构,从杜特尔特被拘捕起就陷入双重漩涡。一方面,菲律宾现政府与杜特尔特家族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,外界普遍质疑拘捕令背后藏着政治交易的影子。 另一方面,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合法性在菲律宾国内始终存在争议——这个欧洲主导的“司法俱乐部”,屡次被指责对非西方国家搞“选择性正义”。当三个女法官在拘捕令上落笔时,或许没料到会同时点燃法律与政治的两座火山。 法庭外,支持杜特尔特的菲律宾民众举着“英雄无罪”的标语日夜守候,他们眼中这位扫荡毒枭的总统是民族脊梁;而反对者则高举“杀人偿命”的横幅,要为“禁毒战争”中的冤魂讨回公道。 这种撕裂在菲律宾社会早已根深蒂固,如今却随着海牙审判的延期而持续发酵。法院批准的“有限延期”更像一纸空头支票,既没给出具体开庭时间,也没说明医学评估的标准。 杜特尔特的律师趁机要求“无限期中止程序”,而受害者代理律师则痛斥这是“司法拖延的卑劣手段”。 更耐人寻味的是杜特尔特本人的态度。这位以硬汉形象著称的政治家,在首次庭审时竟罕见地保持沉默。有知情者透露,他时而茫然四顾,时而喃喃自语,与当年在总统府拍桌怒斥西方的判若两人。 这种戏剧性转变让整个案件笼罩在迷雾中——究竟是确有其病的生理衰退,还是精心设计的司法脱身术?当法官们捧着厚厚的体检报告争论不休时,海牙法庭的权威性正在无声流失。 这场司法闹剧的结局恐怕没人能预料。如果强行推进审判,可能落下“迫害老人”的骂名;若就此放手,又等于向全球传递“健康可免罪”的危险信号。 国际刑事法院如今像捧着个定时炸弹,拆也不是,不拆也不是。而菲律宾国内,现政府正暗中观察海牙的每一步动作,杜特尔特的支持者们则把这场审判视为西方干涉的象征。 当司法遇上政治,当正义撞上健康,海牙的法官们终于尝到了“请神容易送神难”的苦涩滋味。这场牵动全球目光的审判,最终可能成为国际司法史上最昂贵的教训——有些案子,一旦启动就再也刹不住车。 信息来源:上观新闻《把杜特尔特从海牙捞出来?》